爱心接力|三年后跨越千里再寻光明,新疆男孩在穗完成眼角膜移植
来源:党委办公室
|
作者:唐艳丽 胡西子
|
编辑:胡西子
|
发布日期:2024-07-31
|
阅读数:
字号: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疏勒县英阿瓦提乡托普恰克村,一位名叫阿卜杜艾尼·马木提的少年,因双眼“圆锥角膜”,他的世界曾被黑暗笼罩。三年前,他的右眼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成功接受角膜移植,恢复了右眼的正常视力。2024年的夏天,粤疆两地携手再次帮助阿卜杜艾尼·马木提左眼恢复光明。

17岁新疆少年,再赴羊城追光

“这次角膜移植手术是很成功的,它移植上去非常透明,上皮也很完整!”2024年7月18日早上,阿卜杜艾尼·马木提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顺利完成了左眼角膜移植手术,术后第二天,角膜病科主任医师顾建军为他进行术后拆包后说。

‘’

医生正在为阿卜杜艾尼·马木提进行左眼术后拆包

阿卜杜艾尼·马木提,今年17岁,家住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疏勒县英阿瓦提乡托普恰克村。六七岁的时候开始,他的视力便一年不如一年。后来,他的左眼只能看见一些模糊的轮廓,右眼完全失明。2021年,在援疆干部等的多方助力下,他从新疆来到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完成了右眼的角膜移植手术,恢复了右眼正常视力。

不久前,阿卜杜艾尼·马木提突然感到左眼视线更加的模糊,且伴有疼痛、畏光等不适症状。

“帮帮我,我孩子的左眼又看不见了,而且和当年右眼的症状一样。”他的妈妈妮萨古丽·麦麦提焦急地求助驻村工作队。

病情紧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援疆干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陈翔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连线中山眼科中心,寻找合适的角膜供体安排手术,新疆少年的光明重生之旅再次在粤疆两地上演。

术前检查时,顾建军教授发现,阿卜杜艾尼·马木提出现了明显的畏光反应,经常用纸巾擦拭眼睛,母亲妮萨古丽·麦麦提,看着孩子十分揪心。

“此次手术是有一定操作难度的,我们为阿卜杜艾尼·马木提安排的是深板层角膜移植,是目前我们做圆锥角膜比较安全的一种手术,请您们放心。”

作为国内顶尖的眼科医疗机构,中山眼科中心拥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顾建军教授为阿卜杜艾尼·马木提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从专业的角度耐心地安抚患者和家属。

‘’

林浩添院长为阿卜杜艾尼·马木提检查左眼

“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光明。帮助阿卜杜艾尼恢复视力,让他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独立以及有更多可能性,这就是当医生的意义体现。”

手术前一天,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眼科医院院长林浩添来病房看望阿卜杜艾尼·马木提,了解他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并和医疗团队仔细沟通了手术方案,察觉到阿卜杜艾尼·马木提正为手术紧张,林浩添细心地安抚患者情绪。

‘’

“我终于可以看清世界的光芒了。”术后,阿卜杜艾尼·马木提开心又腼腆地说。手术很成功,妈妈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从广袤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到繁华都市广州,两地间横亘着超过5000公里的漫漫征途,在多方力量的汇聚与不懈努力下,这些挑战被逐一克服。

这是光明接力,更是爱心传承

“这次的治疗也是我们各方的接力,爱心接力,光明接力。”

早在2021年6月27日,在驻村工作队队长的带领下,阿卜杜艾尼·马木提接受了广东援疆专家的问诊,“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圆锥眼膜非常明显,视力基本上已经丧失。”得知病情的紧急,当时正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参与援疆工作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医生陈荣新第一时间与中山眼科中心的同事取得联系,经多方对接下,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决定为其开通绿色通道。2021年9月30日,角膜病科黄挺教授为其顺利进行了右眼角膜移植手术,术后第二天,阿卜杜艾尼·马木提的右眼视力从原来的0.01恢复到了0.4,等条件成熟后再行左眼的手术治疗。

时隔三年,光明的接力棒默默传递。

驻村工作队队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处长殷宏建接过了上一任驻村干部的接力棒,持续关注阿卜杜艾尼·马木提的眼睛状况,时常去村民家中走访,这才及时发现了新的病情。

中山眼科中心援疆专家陈翔,继续传承广东医生精神,为阿卜杜艾尼·马木提在喀什的检查、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对接奔走。

中山眼科中心角膜病科主任医师顾建军,曾到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对口支援,也接力为阿卜杜艾尼·马木提的左眼进行手术。

‘’

中山眼科中心援疆专家陈翔为阿卜杜艾尼·马木提一行讲解情况

‘’

中山眼科中心援疆专家陈翔送阿卜杜艾尼·马木提一行前往广州

驻村工作队队长感慨地说:“从喀什一路走来,我十分感动。包括广东省援疆指挥部郑凯军处长和喀什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陈翔的亲力亲为,确保每个环节落实到位,也包括社会爱心力量的慷慨捐助,让人感受到超越地域的民族情谊,彰显了强烈的民族团结意识。”

以新质生产力,让光明延续

南疆地域辽阔,人口也非常多,但离乌鲁木齐等医疗资源较远,在南疆的这些民众,特别是角膜病角膜盲的民众,出来就医还是比较困难。

在阿卜杜艾尼·马木提的救治之旅中,我们不仅见证了医疗质量与温度的完美融合,更深刻意识到在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区建立角膜库的重要性与迫切性。2024年7月24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东省眼库主任冀建平副教授带队前往南疆筹备眼库建设。

“目前角膜的供需缺口还是非常大,从我们中山眼科中心来说,现在每年大概有2000~2200人预约,而事实上每年能够解决的只有1000人左右,还有一半多的人等不到合适的角膜。所以,希望能够向全社会呼吁,让大家都重视角膜捐献。”冀建平主任说。

未来,随着南疆角膜库的推动建立,新疆医疗基础设施的完善,当更多像阿卜杜艾尼·马木提这样的患者面临角膜盲的困境时,他们重获光明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

中山眼科中心曾参与援疆工作的医生

‘’

5G智能眼科巡诊车在新疆筛查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眼科医院院长林浩添强调:“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眼健康与视觉质量的需求日益凸显。我们的所有努力,就是为了点亮更多孩子们的光明未来。”

常年以来,眼科中心不仅持续选派优秀援疆干部对口支援,组织基层眼科医师培训,提升当地眼科服务能力,更超越传统援助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将自主研发的5G智能眼科巡诊车开进新疆偏远地区,深入防盲治盲,将新兴科技之光普照到更有需要的地方,让优质医疗资源触手可及,助力视觉健康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