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25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举办神经眼科领域病例分享会,邀请中山眼科中心客座教授、中华医学会神经眼科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魏世辉教授与眼科中心医生及研究生进行了座谈交流与病例分享。
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院院长林浩添教授参加座谈交流,与魏世辉教授就神经眼科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眼底病科(区庄院区)主任马进教授、眼底病科(珠江新城院区)主任丁小燕教授、眼免疫与葡萄膜炎科负责人罗燕教授,眼底病科(区庄院区)杨晖教授、周孝来教授、林英副主任医师、徐晓宇副主任医师、练萍副主任医师及眼底病科全体医生、研究生共同参与了本次交流。

本次交流活动包括联合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两个环节。联合教学查房环节,魏世辉教授分别以视神经炎、鼻窦腺样囊性癌相关中央动脉阻塞、眼眶相关视神经病变的患者为例,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医患沟通等方面与中心师生作了深入的经验分享和交流,并为患者的诊疗提出了指导性建议。他强调了仔细询问患者既往史及完善专科检查的重要性,并向青年医生分享了健康宣教的经验。
病例交流环节,由杨晖教授和周孝来教授主持。魏世辉教授带来了脱髓鞘视神经炎、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等三种神经眼科最常见且易混淆的典型病例,倾囊相授宝贵的临床经验,加深了青年医生对这些疾病典型临床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在场的青年医生和研究生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中山眼科中心肖志强博士作了题为《一种新型直视下前眶入路食蟹猴视神经病变模型》的分享,该模型可在直视下通过前眼眶入路模拟食蟹猴视神经损伤,该模型在解剖结构和病理表型方面与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有良好的相似性,且避免了传统经眼眶外侧壁入路带来的大范围组织损伤和视神经暴露受限等问题。此类模型为视神经疾病的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中山眼科中心徐晓宇副主任医师分享了一例罕见的“上睑下垂”病例,详细总结了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大家提供线粒体遗传疾病的诊疗规范策略。他提到线粒体基因测序检测不同部位组织样本的差异和重要性,提示临床医生在怀疑线粒体遗传疾病时,应结合检测目的与各组织突变载量,合理选择送检组织样本。

刘晓宁医生汇报了一例双眼视野缺损的病例。由视野缺损作为切入点,通过全身体格检查、面部肌肉萎缩和颞侧颅顶脱发等特征,最终诊断该例患者为Parry-Romberg综合征,提示了视野检查在视神经疾病定位中的重要性。

魏世辉教授、丁小燕教授、罗燕教授、杨晖教授、周孝来教授、王伟副主任医师、练萍副主任医师等对病例分享进行了精彩的点评。魏世辉教授、杨晖教授总结表示,确诊线粒体遗传疾病应按照规范的诊疗流程,合理选择送检组织样本;对于罕见疾病,不应只停留在教科书和文献的内容,要结合解剖及病理知识深入思考。

相关文章
-
2024-09-04
- 2024-08-27
- 2023-04-19
- 2023-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