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8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卓业鸿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杂志上以 Research article 发表题为“A multifaceted strategy to enhance glaucoma knowledge and reduce anxiety in the Uyghur population of rural China”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多层面互动的特色科普教育模式在提高南疆维吾尔族人群青光眼认知、降低疾病焦虑度、提高就诊满意度和依从性的作用。这是2020级中山大学医疗援疆研究生喀什专项计划开展后,中山眼科中心和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作为共同通讯单位,合作发表的第一篇研究类高水平文章。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我国南疆地区农村人口占比大,维吾尔族占总人口比重超过90%。当地医疗卫生服务有限,人群教育水平较低,获取眼健康信息的渠道有限。由于对青光眼认知不足,患者就医晚,治疗接受度和依从性差,随访有限,导致不可避免的失明。因此,更多的眼健康教育需面向中国南疆少数民族地区。
目前,互动多层面的青光眼科普教育的效果,尚未在中国南疆少数民族中研究。卓业鸿教授团队以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青光眼科为依托,对维吾尔族青光眼患者开展了随机对照研究。经分析研究,团队进一步证实教育对青光眼认知的影响、青光眼认知的影响因素、青光眼教育对焦虑度和满意度的影响。通过讲座、座谈会、动画视频和宣传手册等手段,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克服语言困难,证实了这些方法可大大提高南疆维吾尔族患者对青光眼的认知,缓解患者的压力和焦虑,提高住院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预后。
座谈会:维吾尔族患者及其家属热烈讨论,医生答疑
中国南疆地区的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普及程度有限,设计和推广个性化和合适的宣教方式至关重要。本研究证实了互动多层面的特色青光眼科普教育在中国南疆维吾尔族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住院期间的宣教活动可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未来的公共宣教应进一步摸索院外及认知程度偏低的特殊群体,如针对老人和低收入人群等的宣教模式。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单位,关洁莹博士和朱颖婷医生是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卓业鸿教授(中山眼科中心)、艾则孜•吾买尔(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是本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
相关文章
- 2025-05-07
- 2025-04-25
- 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