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间歇性外斜视,中山眼科中心斜视与儿童视光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2-05-21
|
阅读数:
字号:
活动时间:2022-05-21(星期六) 16:54-2022-05-21(星期六) 16:54
位置: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珠江新城院区学术报告厅召

5月21日,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承办的2022年中山眼科斜视与儿童视光论坛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珠江新城院区学术报告厅召开。

121

部分与会人员合影

斜视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达3-5%,而其中间歇性外斜视是斜视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约占斜视患者的一半。间歇性外斜视发病率高、对患者的双眼视功能造成影响,其临床诊疗及相关机制研究一直是斜弱视领域关注的重点。本次中山眼科斜视与儿童视光论坛主题即为间歇性外斜视,围绕间歇性外斜视展开精彩讨论。

大会聚焦斜视中发病率最高的间歇性外斜视,邀请来自美国、英国、香港及国内30余位国内外著名斜弱视及小儿眼科专家云端及线下相聚,多维度畅谈间歇性外斜视手术/非手术治疗、视功能、视觉损伤机制研究相关话题。各个版块精彩讲座总计28场,论坛开设线上直播频道,搭建接轨国际前沿的斜弱视学科国内外交流研讨平台,共享专科诊疗理念及科研成果,促进学科发展。

1212

余新平教授主持

论坛开幕式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余新平教授主持,邀请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院院长刘奕志教授,中山眼科中心斜视与弱视科颜建华教授致辞。精彩和紧凑的学术日程在开幕式后随即开始。

121

刘奕志教授致辞

1212

颜建华教授作报告

第一部分: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相关进展

本部分邀请了来自英国、美国、香港的John Sloper、David Robins Tien、Euna Koo及Jason Yam教授分享了海外学者关于间歇性外斜视(后简写为间外)手术治疗的相关诊疗经验及进展。国内顶级学者天津眼科医院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前主委赵堪兴教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组长张伟教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五官科医院赵晨教授以及中山眼科中心颜建华教授也做了《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矫正面面观》《关注间歇性外斜视治疗的焦点问题》《外斜视合并垂直斜视的手术策略》《间外术后立体视影响因素与生活质量评估》的精彩讲座。

第二部分:间歇性外斜视的非手术治疗与术后管理

本部分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虎,天津市眼科医院李月平,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余新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李宁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付晶,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申涛、李劲嵘等教授和老师分享间外戴镜、肉毒素、视觉训练等非手术治疗方式以及术后管理的相关研究进展。他们的报告题目分别是《间外流行病学研究进展》《间外术后欠矫和过矫的处理》《中国眼科和视光医生对间外的认知与诊疗方式调查》《间歇性外斜视-负镜治疗》《间外的肉毒毒素治疗》《间外术后异常头位》《间外的非手术治疗》。

第三部分:间歇性外斜视的视功能与近视防控

本部分讨论间外与近视、集合功能、双眼视关系等屈光领域的研究及进展。广州爱尔眼科医院蓝卫忠,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杨晓,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汪育文,天津市眼科医院李丽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余焕云,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陈静嫦、马铭良等教授和老师分享了题为《间外与近视防控》《间外与儿童青少年近视》《间外患者的近视防控与视觉功能研究》《间外与双眼视训练》《小角度间外的非手术处理》《集合不足型间外》《融像维持评分: 一个新的间外评价工具》的精彩讲座。

第四部分:间歇性外斜视的视觉损伤与机制探索

本部分关注间外的视觉损伤机制研究,从眼表现深入到脑功能的中枢研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陇黔,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周佳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黄昌兵,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封利霞,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孟明,深圳市眼科医院邓宏伟,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邓大明等教授和老师带来精彩的研究报告,分别为《间外的中枢机制研究》《间外的视知觉研究》《斜视的视知觉技术研究》

21

论坛现场

本次中山眼科斜视与儿童视光论坛聚焦临床及研究热点——间歇性外斜视,专家云集济济一堂,从间外的基础研究到临床诊疗,一整天充实而热烈的讨论精彩纷呈,吸引线上近1万人次观看,让众多眼科医生从中受益。本次论坛成功提供国内外斜弱视临床及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科发展,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年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