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8月27日18时50分,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彭大伟病逝,享年82岁。
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十八个教师节,他生前带教过的学生王岚、钟毅敏,及刘杏教授等追忆彭教授并撰写此文。
1939年,彭大伟出生于广东五华,兄妹七人中排行老大。1962年7月,毕业于广州中山医学院医疗系本科进入眼科临床工作。
彭教授的一生充满着爱与追求。事业上,他站在科技的前沿,著述等身,桃李满天下,对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科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青光眼领域的大家;生活中,他宽厚开朗,充满仁爱之心,其高风亮节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着身边的人,是深得人们爱戴的大先生。1999年起,彭大伟教授因劳累过度导致中风,但是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眼科事业的孜孜以求。
彭教授在日本访问留学期间
正如彭教授曾经指导过的进修医生、河南省鲁山县人民医院杨朝山主任所致的挽联所言:
致身眼科,惊世医术扬四海
播撒光明,利民德业照千秋
杏林赤子,创业先驱,他推动了眼科医院青光眼科创建
1965年,眼科医院创业初期,彭教授作为首批参与建院工作的眼科专家加入中山医学院眼科医院。在我国青光眼先驱周文炳教授的带领下,与叶天才教授、张美丽医生一起成立了我国首个以青光眼专业为建制的专业组,为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科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作为我国青光眼大家,彭教授行医生涯中开创了多个率先。他是国内首先开展青光眼激光治疗的先驱之一,从1989年起发表了多篇相关文章,包括氩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等,其《激光在青光眼治疗的研究和应用》获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推动了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的激光治疗。在国内率先开展前列素类降眼压药物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首次应用M受体亚型单克隆抗体测定青光眼动物模型和青光眼病人的眼前段M受体亚型的定量分布,发表在“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1998,19(6);523-6”上的文章受到国内外同行重视;其作为课题负责人的“M受体亚型和青光眼关系的研究”“M受体亚型单克隆抗体和胆碱能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以及“M受体亚型、胆碱能药物和青光眼关系的研究”分别获得了卫生部眼科学重点实验室基金(1996-199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6-1998、2000-2002)的赞助,在M受体亚型的功能研究及胆碱能抗青光眼药物的研究上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首次研究发现中药高三尖杉酯碱在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抗滤过泡瘢痕化方面的效果优于5-氟尿嘧啶,可以明显提高滤过手术的成功率。
从医近60年来,他用一生敬业奉献,亲身躬耕,为我国青光眼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科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诠释了一代医学大家的风范。
彭大伟教授和李绍珍院士在检查术后病人
润蕙滋兰,德泽流芳 ,他为学科发展培养了一批领军人才
作为导师,彭教授共招收过7位硕士研究生和1位博士研究生;并言传身教毫无保留地指导过众多在中山眼科中心学习的进修医生、研究生和年轻医生。
他严谨的临床思维、娴熟的手术技巧、丰富的疑难病例经验、淡泊名利的作风等,深深激励着年轻医生奋发向上、不懈努力,他指导的不少年轻医生后来成为了青光眼学科带头人,推动了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科乃至全国青光眼学科的发展。现在国内知名的青光眼专家葛坚教授、王宁利教授、黄丽娜教授、余敏斌教授、刘杏教授、彭寿雄教授等均接受过彭教授的临床指导、教学查房。他带领的硕士研究生弟子们如今也都是眼科领域的翘楚,比如中山眼科中心的张秀兰教授、余克明教授、黄文勇教授以及钟毅敏副教授等。惊闻彭教授仙逝,学生们难抑心中不舍。
中山眼科中心钟毅敏副教授回忆道:“彭教授是我进入眼科殿堂的启蒙老师。1997年,我保送到中山眼科中心就读临床医学七年制(眼科学)硕士,很幸运能够师从彭大伟老师。我当时是眼科医院第二批七年制硕士,就读时间很短,既要轮科,又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课题。彭老师给我定的硕士课题是有关上巩膜静脉压力计在继发性青光眼方面的应用,国内属于首次,没有很具体的参考资料。彭老师给予了我很多关键性的指导和鼓励,使我从一个眼科的小白很快进入到临床和科研的角色。彭老师对待病人非常和蔼、耐心和细致,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对待临床工作一丝不苟,善于观察和钻研。20多年过去了,彭老师对待眼科事业的专注和热情一直在影响着我。”
中山眼科中心每年接收不少进修医生,彼时作为医教处处长,彭教授也非常关心全国各地到中山眼科中心进修的医生,安排每周讲课,科室轮转……这些进修生结业后回到本地又成为了当地的眼科带头人。南京的袁志兰主任缅怀彭教授说:“惊悉彭大伟教授驾鹤西去,不胜悲痛!音容笑貌,谆谆教诲,犹如昨日,铭记于心。”
工作之余笔耕不辍,为给青光眼人才培养留下宝贵的学术财富,他将自己的经验和心血加以总结发表,仅1993年至2002年就发表了45篇学术论文,获得“中华眼科杂志”颁发的1978-1999发表论文最多的前百名第一作者奖;并编撰了《临床青光眼》(第一副主编);参编《眼科手术学》《先天性青光眼》《眼科诊疗手册》《临床眼科新进展》;编写眼科资料汇编、眼科进修医生讲义、全国青光眼学习班讲义等;曾任《眼科学报》《岭南眼科》《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全国眼科通信》等杂志编委等。
彭教授与年轻医生一起参加学术会议
中华眼科杂志给彭教授颁发的证书
平易近人,宽厚仁爱,我们永远记得他最灿烂的音容
“病愈初期,彭教授仍然不忘自己是一名眼科医生,也不忘继续带研究生,还用英语给我们讲眼科学。”2000年,大病初愈不久,彭教授取得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我在他的教导下,踏踏实实做实验,并争取到国外联合培养,顺利通过了博士研究生的论文答辩。”彭教授的博士王岚回忆。
在海外的博士研究生回国探望彭教授
彭教授在他抱病在身的日子里,从来没有悲观过,无论何时见到他,迎接你的都是他那灿烂的笑容。这样宽厚热情开朗睿智的彭教授,深受海内外学生的爱戴,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过生日,他都会收到青光眼科同事和学生们送上的满满祝福。
每逢春节青光眼科同事慰问彭教授
闻悉彭教授仙逝的消息后,河南省鲁山县人民医院杨朝山主任写到:“尊敬的彭老师是我在1979年中山医学院附属眼科医院进修期间的带教老师。在学习期间他不仅将精深的医术毫无保留教授了我。同时,其做人的高尚品质也言传身教了我,彭老师待人热情厚道,视患者如亲人,为千万病人解除了痛苦,视学生如兄弟姐妹,亦师亦友,是我终身的恩师。我虽然离开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已40年,但彭老师时刻关心我,他因过度劳累发生脑梗偏瘫多年,但我每次去广州见他,他总是问长问短,对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给予无私的指导。2000年,我的女儿杨惠春在中山眼科中心进修,彭教授对小女也是关怀备至,悉心指导,您教育了我们父女两代人,是我们全家的老师。”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科学术带头人余敏斌教授追忆彭教授:“彭老师一生温文尔雅,悬壶济世,医者仁心!既是后辈做人做事楷模,亦是眼科学界风范。斯人已逝,典型永在!
彭教授80大寿,教授伉俪与祝寿的学生们在一起
彭教授虽已驾鹤西去,但是他对眼科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他高尚的品格和精神、他一生传递出来的对事业对家庭的爱,将永远被人们缅怀和称颂。
彭教授,当之无愧的大先生,愿您在天堂安息!
王岚、钟毅敏、刘杏
写于2022年9月6日
相关文章
- 2025-04-25
- 2025-04-18
- 202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