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中山眼科中心第一期博士后论坛举办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科
|
编辑:唐艳丽
|
发布日期:2022-11-01
|
阅读数:
字号:

为推进博士后群体的学术思维碰撞、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 2022年10月24日,中山眼科中心第一期博士后论坛在珠江新城院区实验楼202会议室举办。本次论坛由刘胜研究员主持,其课题组的郝赵哲博士后作视觉神经科学前沿技术应用及科研经历分享,李万程研究员、胡友金副研究员、肖鹏副研究员作为点评嘉宾出席,近60名博士后、医生、在读研究生到会参加。

中心副主任袁进教授开场致辞表示,学术交流的活跃度和质量一定程度上是单位学术活力的体现,中山眼科中心针对不同群体打造了多种类型的学术活动,如:面向PI群体的国重实验室讲座、研究生论坛,以青年医生为主体的满天星系列学术讲座等,但是针对博士后这一群体的学术交流形式缺乏。随着中心博士后数量不断壮大,博士后队伍在科研项目申请、代表性成果发表等方面占有较大比重,已成为中心重要的科研力量之一,博士后从事的研究往往具有较高的探索性和创新性,希望通过博士后论坛的举办,分享、交流学术成果和科研思维,助力推动学科专业交叉,协同创新。

 

中心副主任袁进教授开场致辞

 

刘胜研究员主持论坛

郝赵哲博士后作视觉神经科学前沿技术应用及科研经历分享,她向大家分享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和膜片钳技术相结合,绘制视网膜节细胞多模态图谱,以及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全面绘制了成年灵长类的神经发生细胞图谱,优化的免疫荧光染色和神经前体细胞体外培养证实了成年食蟹猴海马存在活跃的神经发生现象。该研究对促进成体神经发生,修复受损的神经系统,如视觉功能损伤、运动障碍以及记忆丧失等疾病的最终治疗都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郝赵哲博士后还向现场的博士后们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工作历程,通过不断钻研和与导师交流,最终在研究中收获了成果。

 

郝赵哲博士后汇报

嘉宾讨论环节,点评嘉宾们就科学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李万程研究员提到,刘胜课题组的该项工作回答了神经生物学上一个重要的争议,属于世界瞩目的科学发现。胡友金副研究员表示,博士后论坛是研究生和博士后学术交流的良好平台,郝博士后对中枢神经再生和视网膜神经细胞分类的前沿科学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详细介绍了非人灵长类的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分子特征,并在体外开展了功能验证,在中枢神经的再生研究具有重要参考。肖鹏副研究员提出,前沿生物信息技术结果可尝试与前沿影像技术相结合,探索在高精度无创三维成像中实现内源性组织特异生物信息表达的可能性。

提问环节,到场的博士后、专职科研人员们畅所欲言,与郝赵哲博士后进行提问与交流。博士后们一起探讨了如何针对具体的科学问题,合理设计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现场气氛活跃、热烈。

 

嘉宾点评交流

最后中心副主任袁进教授对博士后论坛第一期进行总结,希望博士后们保持对未知领域的求知热情、发挥活跃的学术思维、严谨认真实施推进,努力拼搏,为中心事业高水平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论坛得到参会人员的积极响应及广泛好评。人力资源管理科将持续举办博士后论坛,并做好相关服务保障工作,促进中心博士后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心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人才强院战略。

延伸阅读一:

【资讯】Nature Neuroscience|中山眼科中心刘胜/刘奕志/向孟清团队研究证实成年灵长类存在活跃的神经发生现象

延伸阅读二:主讲人介绍 

郝赵哲,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神经科学专业 PhD,原为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及贝勒医学院 Dr Smirnakis 实验室博士后。刘胜研究员课题组博士后,现为中心特聘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视网膜及视觉系统细胞图谱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分别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及Cell Reports 等刊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