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报道
- 4046公里,这是9月15日通航的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到喀什徕宁国际机场的直航飞行距离。这是目前国内直飞航线中航距最长的一条航线,也是继8月15日广州至喀什开通直飞后,粤港澳大湾区新增的第二条直达喀什的航线。 从南海之滨到天山南麓,这些航线从东南到西北,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拉出一道道弧线,被誉为“空中丝绸之路”。 “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扭住工作总目标,把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稳中求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202310 / 23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刘奕志/曾阳发团队针对“增设在校的课外体育课程对中国学龄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问题,开展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非劣效研究,发现增加小学生户外体育课不但不影响学习,还是增强体质和防控近视的有效措施。近日,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儿科学》。 该研究纳入了24所小学的2032名学生,其中干预组由12所学校的1012名学生组成,他们每天下课后增加2小时的在校户外体育活动时间,对照组的学生则自由安排课外时间。项目进行一年后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干预组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低于对照组,并且身体素质改善明显。 “研究证实,通过课后托管增加户外活动,是促进儿童健康发202310 / 16
- 历时半个多月,跨越数万公里,9月30日,广东省“送医上岛-光明行”医疗队圆满完成赴南太平洋岛国的医疗任务,凯旋!据统计,在送医上岛期间,医疗队为斐济、基里巴斯两国共93名白内障患者成功实施复明手术。 广东医疗专家“送医上岛” 9月14日,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陈伟蓉教授带领的医疗专家组一行7人,携带医疗设备和药械,奔赴南太平洋岛国斐济和基里巴斯开展“送医上岛-光明行”活动。 据悉,这也是广东省援外品牌项目“送医上岛”在受疫情影响暂停3年后,第一次赴南太平洋岛国开展“光明行”活动。此次活动共历时17天,为斐济和基里巴斯两国93名患者实施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还向当地捐赠202310 / 01
- 8岁的新疆小女孩阿依夏喜欢游泳、画画,但突如其来的眼疾让她在水下“总是感到害怕”,画画时眼睛也几乎要紧贴着画纸。幸运的是,在“粤喀光明行动”的帮助下,她在广州接受了眼角膜移植手术。 9月20日,术后第二天,阿依夏的左眼视力已经恢复到了0.4,世界再次清晰了起来。 模糊的世界 阿依夏家住新疆喀什疏附县。2019年的一天,阿依夏突然开始频繁眨眼,揉搓眼睛。渐渐地,她开始眼前模糊,看不清远处。阿依夏喜欢游泳,但从那时起,游泳不再是开心的事,“因为在水里看不清,总是感到害怕”。 年仅4岁的她只知道“眼睛不太舒服”。但实际上,那时候她已经被初步诊断为:双眼膜营养不良,双眼角膜变形,需更换眼角膜。202309 / 21
- “患者们对于光明的渴望很纯朴,这份渴望一直感染着我,驱动着我们一次又一次再出发!” 9月14日上午,刚刚在教师节度过60岁生日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陈伟蓉医生,带领着七人的眼科医疗队伍,再次启程前往南太平洋岛国开展援外医疗服务。 十年,十六次,即使到了甲子年华,陈伟蓉仍不觉疲倦,“患者们对于光明的渴望很纯朴,这份渴望一直感染着我,驱动着我们一次又一次再出发!” 来自斐济、基里巴斯的居民,正热切等待着这批中国医生的到来。 出发前夜,赶紧准备好腹泻药 “我们正在准备一些治疗腹泻的药物,因为听说即将义诊的地方最近有比较多的人出现腹泻症状。”9月13日夜晚九点多,电话声中还传来着“咚咚”打包行202309 / 15
- 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亟需重视。 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超三成小学生、七成初中生、八成高中生都存在近视问题。 近日,国家疾控局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首次从公共卫生维度提出近视三级预防策略。这距离上一份国家级近视防控文件《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核心知识十条》的发布,还不到2个月。 短时间内,2份权威近视防控指引出台,足以说明国家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的重视。 防控近视,为何如此重要?守护孩子“心灵的窗户”,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近视绝不只是戴眼镜就能解决 今年7月底,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核心知识十条》202309 / 07
- 今年(2023)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最近十年,中国援外医疗队员不仅给受援国患者带去健康,还帮助受援国建设起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身体力行,为“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今天的《援外医疗六十载 谱写大爱无疆》系列报道,一起来看广东中山大学援外医疗队在马尔代夫的援外故事。 在位于马尔代夫的中国—马尔代夫眼科中心,来自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中国援外医疗团队正在为68岁的默罕默德进行白内障手术,仅10分钟的手术,就解决了默罕默德长达5年的视力模糊问题。 患者 默罕默德·曼尼克:中国医生检查了我的眼睛,并先后为我的两只眼睛做了手术,现在我又能看清马尔代夫的大海了。非202308 / 19
- 8月10日上午10时,坐落在雪山之间的新疆喀什市塔县人民医院热闹了起来。前一天做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陆续返回医院,准备拆下眼包。 为了迎接“光明”,42岁的患者温恰木特意打扮了一下。她身着剪裁挺括的连衣裙,戴着塔吉克族特色绣花小帽子,还挂上了一圈白头纱。自去年左眼出现视力模糊后,她就时常觉得眼前像蒙了一朵“云”。直至这一刻,医护人员为她揭下眼包—— “世界终于明亮了!”温恰木忍不住惊呼出来。 为她除掉这朵“云”的,是来自广东的医生。8月9日,由中山大学支持开展的“粤喀光明行动”正式启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医疗团队成员远赴塔县,将前沿医疗技术带来雪域高原,帮助多位边疆患者重见光明。 要202308 / 14
- 我国眼科领域目前唯一的“世界卫生组织眼健康与视觉合作中心”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12日正式启动。作为国际高层次眼科学术合作平台,该合作中心将致力于协助世卫组织开展全球眼健康管理的研究和技术推广。 启动式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林浩添介绍,过去20年,中山眼科中心与世卫持续开展了多项技术合作。在近视领域的研究成果被写入世卫《近视眼防控蓝皮书》和《世界视觉报告》,并参与世卫多项全球眼健康指南制订。随着合作中心的落地,将深化与世界卫生组织在近视防控、综合眼保健能力提升及眼健康指标评估等方面的技术合作,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和培训。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余敏斌介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是集医教研防202308 / 12
- 8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眼健康与视觉合作中心将落户广州。据了解,该合作中心将依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接受国家卫健委、广东省和中山大学领导,作为高层次国际眼科学术合作平台协助世卫组织开展全球眼健康管理的研究和技术推广。中国的眼科医生,再次以新模式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基于中山眼科中心几十年积累的防盲经验和基础,今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认定我中心为‘世界卫生组织眼健康与视觉合作中心’,我们将与世卫组织一起,共同应对全球眼健康挑战,共同守护世界的光明。”中山眼科中心主任林浩添教授介绍。 眼睛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接受90%以上的外界信息,致盲眼病是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三大疾病之一。失去202308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