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人大代表建议AED中增设眼科急救包,厂家:后续会配置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
作者:毛圆圆
|
编辑:唐艳丽
|
发布日期:2024-01-27
|
阅读数:
字号:

“建议政府大力支持,规范公共场所眼科急救包的配置,监督配置情况,保障公众的眼科急救需求。”在今年的广州两会上,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观察到,广州市人大代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院长林浩添带来了《关于在公共场所AED急救箱中增设眼科急救包的建议》的议案,备受关注。

林浩添院长说,眼睛作为人体重要的感知器官,暴露在身体最表面,在日常生活中很可能受到意外损伤。如果能迅速采取正确的初步急救措施,将会最大限度地减轻损伤,降低眼部并发症出现的风险,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视力预后乃至生活质量。

图片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院长林浩添。专家供图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了在公共场所配备急救设施设备标准的重要性。该行动计划要求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机场、车站、港口客运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并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AED的广泛覆盖提高了突发心脏病等事件的救治成功率,大大减少了因心跳骤停导致的严重后果,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因此,林浩添院长建议在公共场所AED急救箱中增设眼科急救包,眼科急救包里应包含生理盐水、无菌眼包、无菌眼罩、医用胶布、急救手册。对于明确化学伤,应分秒必争地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对于机械性眼外伤等,应视病情使用无菌眼包、无菌眼罩 包眼;急救手册或指南可考虑在手册上附带二维码,扫描后即可观看急救相关视频,同时手册上应当印有附近救助机构电话,方便及时联系入院进一步治疗。

“林浩添院长提出的这个建议非常好,将眼部急救包放置在AED急救箱中,可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有眼部突发疾病或受伤的患者能够获得有效及时的救治。后续我们会根据实际需求和使用场景进行有效的配置。”一位AED行业从业者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想要更快推动眼科急救包规范地设置、使用,林浩添院长在《关于在公共场所AED急救箱中增设眼科急救包的建议》议案中也提到,结合各地院前医疗急救布局规划,逐步分批分阶段推广眼科急救包 配置使用。要借鉴国内外经验,加大在化学工厂、建筑工地、钢铁制造厂、木材加工厂等眼化学伤、机械性眼外伤等高发 场所的配置力度,争取实现高危场所中每5万平方米至少配置1个眼科急救包。对于学校、体育竞技场所、企事业单位、 机场、火车站、景区和商业机构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可与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等急救用品一并放置。

为提高公众应对眼部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需要通过传统和新媒体多层面、多途径向大众普及眼科急救及使用眼科急救包的基本知识。

政府制订《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对国家院前医疗急救进行管理,为眼科急救包的调配和使用提供法律依据和框架。通过推广配备使用眼科急救包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高危场所配置眼科急救包的政府责任、场所选址规范、培训宣传内容及急救法律责任。

议案建议,首先是调整政府财政,将眼科急救包购置、更新费用及培训、宣传费用作为民生实事列入县级以上政府财政预算。其次是制定鼓励政策,引导化学工厂、建筑工地、钢铁制造厂、木材加工厂等眼化学伤、机械性眼外伤高发的用人单位自行购买配置。最后是募集慈善捐赠,包括慈善机构、基金会、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完善公共急救设施。

上述AED行业从业者也表示:“具体的急救包配置应根据实际需求和使用环境进行评估和决定,建议咨询医疗专业人员、急救相关机构,以获取关于眼部急救包配置的准确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