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我眼睛里‘长了黄斑’,您帮我看看怎么回事。”
临床上,眼底外科主任丁小燕医生发现,一些老年患者听说自己得了“黄斑变性”,以为是眼睛上长了东西,甚至以为就是黄褐斑,想要医生用激光去除。
还有长者觉得:“年龄大了,本来就会看不清楚,我的黄斑变性不用治!”
这其实都是误解。
眼睛的“胶卷”坏了,会致盲
丁小燕教授解释:“黄斑并不是皮肤上的斑点,而是我们眼底视网膜上十分重要的结构。”
人的眼睛好比照相机,视网膜则相当于胶卷,而位于视网膜中心的区域就是黄斑。
由于该区域富含色素,颜色比周围视网膜的颜色略暗,故而得名“黄斑”。
“人类96%的视觉信息来源于黄斑,我们能看到高楼大厦、树木、天空,能看到缤纷的色彩,皆都是黄斑的功劳。”
一旦黄斑“坏”了,视力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患者眼前会出现黑影,或视物变暗,或视力下降,读书看报有困难,还会把直线看成曲线,极大地影响正常生活。
图源:壹图网
黄斑变性引起的视力下降不可逆转,是当前长者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重视。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群,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 丁小燕教授强调,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以及吸烟者、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长者,都是高发人群。
当发生黄斑变性,该怎么办呢?
它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治法各不同。
图源:原创手绘
湿性黄斑变性:
像活火山,“打眼针”可治
湿性黄斑变性,指的是脉络膜(位于视网膜和巩膜之间的薄膜)的新生血管异常生长,导致黄斑区水肿、出血或渗漏液体等。因涉及液体,故称为湿性。
它就像活火山,随时会爆发。一旦进入进展期,可在短短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内,就使人视力迅速下降、视物变性,甚至视力突然丧失。
对于早、中期湿性黄斑变性,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叶黄素等,防止其向进展期黄斑变性发展。
当黄斑变性进入进展期时,必须赶紧治疗。
根据2023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诊疗指南》,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一线疗法是抗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
简单说,就是“打眼针”:在眼睛的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
图源:壹图网
“这种药物能让新生血管缩小、消退,大量临床试验已证实,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
要给眼睛打针,岂不是很可怕?
丁小燕教授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抗VEGF治疗已经是一项成熟、安全的手术。注射前,会给患者的眼睛表面进行麻醉,注射全程仅用时1~2秒,十分迅速。患者不会感到疼痛,无须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以前,抗VEGF药物非常贵,一针上万元。如今国产的抗VEGF药物约3000元一支,一般还可用医保报销。
通常,起始3个月,每月要打一针,后续医生会综合所用药物和病情来决定治疗方案。
如果湿性黄斑变性病情较轻,注射几次后,病情往往可缓解。如果病情较重,可能需要持续注射治疗。
针对部分患者需长期打针的问题,如今有一种基因疗法,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通过基因编辑,让患者的眼睛可以自己生产抗VEGF药物。”
除了抗VEGF治疗外,过往治疗湿性黄斑变性,还会使用光动力疗法、激光光凝术,通过激光来“杀死”新生血管。
不过,这些疗法有明显的副作用,如光敏现象、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出血或炎症,目前临床应用少。
干性黄斑变性:
像温水煮青蛙,别掉以轻心
干性黄斑变性,是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所致,多见于老年人。
它对眼睛的影响往往是缓慢的,视力不会骤然降低,病程相对较长,患者不易察觉。只有特别严重的干性黄斑变性,才会造成视力严重下降。
但丁小燕教授提醒,正因为干性黄斑变性进展慢、症状隐匿,不少长者便不以为意,或认为这是年纪大的正常表现,不用管。
“事实上,干性黄斑变性发展的时间长了,也会慢慢长出异常新生血管,变成湿性黄斑变性,必须警惕。”
丁小燕教授提醒,干性黄斑变性患者必须每年定期进行眼底检查,追踪病情变化。
对于干性黄斑变性,目前暂未有太好的治疗办法。
医生通常会用一些改善微循环、营养视神经的药物,以及多种抗氧化维生素、叶黄素等,以改善眼底的血液循环、营养黄斑区细胞,减缓血管萎缩的进程。
丁小燕教授还带来一个好消息:“目前已有新药可治疗干性黄斑变性,正处于三期临床试验阶段。”
患者平时可多摄入蔬菜、水果,做好眼睛的防晒,有助于减缓病情进展。
相关文章
-
2025-04-28
- 2025-04-28
- 2025-04-21
- 202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