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眼科中心关于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5-01-15
|
阅读数:
字号:

各位老师: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已正式发布(官方链接: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xmzn/2025/qy/),请认真研读充分准备好申请材料,并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于2025年1月15日以后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按照各类型项目申请书的撰写提纲及相关要求撰写申请书。现将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集中申报项目类型:

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含延续资助项目,下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新增B类项目)、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合作创新研究团队项目、数学天元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部分联合基金项目和部分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

二、限项规定

(一)一般性规定

1.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同类型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中的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专项项目中的科技活动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除外]。

备注:同类型项目:对于联合基金项目,同一名称联合基金为同一类型项目。对于创新研究群体项目,A类和B类项目为同一类型项目。对于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含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A类、B类及延续资助项目为同一类型项目。

2.上年度获得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指同一名称联合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项目负责人,本年度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同类型项目。

(二)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的限制规定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以下类型项目总数合计限2项: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直接费用大于200万元/项的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仅限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负责人承担,作为主要参与者不限),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024年(含)以前批准的除外,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含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资助期限超过1年的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专项项目(特别说明的除外,专项项目中的科技活动项目除外)。

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的上述类型项目数合计限1项,作为主要参与者申请和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上述类型项目数合计限2项。

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2022年(含)以前批准资助的项目不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范围,2023年(含)以后批准(包括 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项目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范围。

晋升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后,原来作为负责人正在承担的项目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范围,原来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项目不计入。

更多申报规定请见附件1。

三、医学科学部重点项目:

2025年度资助计划仍然分为两类:按立项领域申请的重点项目和按宏观领域申请的重点项目。

(一)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3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5年。

(二)2025年医学科学部眼科学(H13)立项领域:重要眼病的发病机制及眼组织损伤与修复治疗(H13)

四、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与眼科相关的指南:

(一)基金委-广东省联合基金

   4.基于眼底血管图像的心血管疾病智能诊断与评估体系研究(申请代码1选择H13的下属代码)

围绕眼底血管与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关联问题,研究眼-心血管关联特征与机制,研发基于眼底图像的心血管疾病智能辅助诊疗评估体系,并在先心病、冠心病或高血压病等队列中进行验证。

(二)基金委-浙江省联合基金

6.近视的调控机制研究(申请代码1选择H13的下属代码)

围绕近视防控的重大需求,针对中枢等调控近距离工作诱导近视形成的关键科学问题,综合应用医学、神经生物学等技术,明确近视形成的关键作用机制,揭示屈光发育的生理调控及近视形成的机制,旨在为近视的中枢调控等综合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三)基金委-山东省联合基金

15.角膜及眼表疾病的神经调控机制和干预研究(申请代码1选择H13的下属代码)

聚焦角膜及眼表疾病,利用神经示踪和调控、多组学分析、基因敲除等技术,探索感觉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控角膜修复再生、泪液分泌、炎症免疫和新生血管等的作用及关键机制,鉴定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子,并探索靶向神经调控的角膜及眼表疾病防治新策略。

五、2025年申请政策变化:

1.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更名为卓越研究群体项目。

2.新设创新研究群体项目B类,要求申请人和骨干成员申请当年1月1日均未超过40周岁[1985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骨干成员不多于3人。

3.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024年(含)以前批准的除外]总数合计限2项。

4.对于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和“叶企孙”科学基金,科研人员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同一名称联合基金的项目数量合计限1项。

5.正在承担和资助期满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延续资助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含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负责人,不得申请或参与申请合作创新研究团队项目。

6.正在承担合作创新研究团队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含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参与者,不得申请或参与申请合作创新研究团队项目。

7.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负责人正在承担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合作创新研究团队项目,合计限1项。

以上为列举的为2025年度的主要变化和限项政策,更多详见附件1-申请规定。

六、申报工作时间节点安排  

(一)2月20日前:申请书质量提高,具体另行通知,以便我们及时跟踪服务。

(二)2月28日24:00前:中心申请书系统提交截止(附件扫描上传,申请书生成PDF文件;电子版提交后状态为“等待依托单位确认”)。提交申请书前请各位老师登录OA-文档-科技处下载2025年度国自然形式审查自查表进行自查,项目负责人自查通过后亲笔签名;同时申请人应签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个人承诺书》(附件2);上述材料请在申请书提交前发送签名版扫描件至科技处邮箱zocky@gzzoc.com

科技处从3月1日开始进行网上形式审查,如果有问题,将退回电子稿,申请者及时修改再提交;申请者要及时在网上查看状态,如果状态为“依托单位已确认或NSFC未审核”才是完成申请工作。所有项目均无纸化申请,无需报送纸质申请材料,待立项后与资助计划书一起报送申请书签章页即可。

据往年形式审查工作经验,一份国自然申请书常需多次退回修改,才能定稿,需要时间。逾期未提交者将不予受理,极个别确因特殊原因晚于2月28日前提交的也请提前邮件告知科技处,以便服务跟踪,避免错漏申报。敬请留意!请尽早网上提交,避免网络系统繁忙不能上报。

七、其他注意事项:

(一)申请人应通过信息系统邀请主要参与者在线填写个人简历,并上传由系统自动生成的主要参与者PDF格式个人简历文件。对于个人简历中列出的代表性论文,申请人及主要参与者填写时应当根据其发表时的真实情况如实规范列出所有作者署名,并对本人署名情况进行标注,同时上传公开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全文PDF电子版。代表性专著应上传著作封面、摘要、目录、版权页等PDF格式的扫描件。

(二)主要参与者中如有申请人所在依托单位以外的人员,其所在境内单位即被视为合作研究单位。合作研究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境外单位不视为合作研究单位。申请人应在线选择或准确填写主要参与者所在单位信息。

(三)申请人在提交项目申请前,应就申请材料全部内容征得主要参与者和合作研究单位同意。

(四)申请人及主要参与者应当如实、准确填写本中心或其所在单位正式聘用的职称信息,严禁伪造或提供虚假职称信息。

(五)如果项目申请涉及科研伦理与科技安全(如生物安全、信息安全等)等相关问题,申请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开具相关批件

1.动物伦理批件请按照附件3流程,尽早联系动物中心李豫芳老师(电话:66687393;珠江新城院区实验楼8楼8009室)办理。

2.医学伦理批件请填写附件4申请材料模板,尽早联系伦理办公室颜老师办理(电话:020-66610729,18924106928,办公室:珠江新城院区临床楼1114室)办理。

3.凡是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项目(本中心不可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请尽快联系科技处办理相关流程。

4.合作协议:凡是有国内合作研究单位的申请项目,合作研究单位名称务必准确填写,应与依托单位公章或法人单位公章名称一致,并请于项目申请前签署“合作申请框架协议”(附件5,申报阶段合作研究单位为企业的,需在2025年2月15日前报送关联关系审核表用于合作关联关系审核,合作协议由项目负责人和合作方主要参与者签字确认留底;立项后需办理正式合作研究协议)。

5.凡是与境外单位合作申报国际合作类项目时,需通过中山大学合同管理系统(https://contract.sysu.edu.cn/)办理合作协议,办理时在系统的“支撑资料”中提交签字盖章的“中山大学境外科研合作项目申报承诺书”(附件5)扫描件。协议办理流程需预留15个工作日以上,请申请人安排好时间,提前办理相关手续。

6.申请过程中请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申请人对项目参与者的信息及条件进行检查和把关,并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请仔细阅读指南中关于科研诚信要求部分(附件1-第4点)。

7.开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系统账号(系统链接:https://isisn.nsfc.gov.cn)的老师请发送“姓名+身份证号码+邮箱(不建议使用sina、hotmail、yahoo等网络邮箱)+职称”信息到科技处邮箱(zocky@gzzoc.com)申请开通。

 

联系人:李老师、林老师

电话:66618931

邮箱:zocky@gzzoc.com

 

  科技处

2025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