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节选)
一、组织架构
(一)我中心成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领导小组,中心领导班子和专培基地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和组织开展活动,及时研究并有效解决专培工作相关问题。
(二)专科基地管理架构:由具备条件的专科牵头,会同相关轮转培训科室等组成若干专科基地,由培训基地领导小组任命各专科基地负责人,由专科基地负责人任命教学主任、教学秘书,并组建教学小组,承担具体培训工作。
(三)专培工作的职能管理部门是眼科学与视光学系,具体管理工作由教学科承担。
(四)成立专培指导专家组,负责规范化培训的全面指导、监督。
二、指导老师
(一)指导老师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本专科诊疗工作10年以上的医师担任。同等条件下,取得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者优先。
(二)每名指导医师同时带教的培训对象不超过2名。
三、培训对象和时间
本管理办法适用对象是在本中心进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师。培训年限一般为2年,包括规定期限的住院总医师工作。住院总医师工作由中心医务科统筹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延后1年内进行,不影响申请结业考核的时间。
四、培训目标
通过2年的培训,使受训医师在住院医师规培基础上,在临床、教学、科研方面均有较大提升;具备从事眼科专业的临床医疗、教学、科研所需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综合素质;系统掌握眼科基础理论知识;胜任眼科急诊诊断、手术和疑难病例的诊疗工作;能够独立对各亚专科的眼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治疗;具备比较熟练的亚专科操作技能;对亚专科的眼科罕见或疑难疾病具备初步的认识;具备相应级别的临床医学教学、临床科研和论文撰写能力;掌握相应级别英文文献阅读和进行国际交流所需的专业英文知识。
五、培训方法
各专科基地根据培训内容和标准,制定培训方案,以定科科室培训为主,12-15个月进行本专科及相关的外眼、眼前段、眼后段范围内的大专科内部轮转培训;并参加有关临床科研和教学训练。住院总培训须符合国家和中心的相关要求。
(一)临床能力培训内容及要求
能较熟练掌握相应专科的眼科常见病和较复杂眼病的诊断及治疗,完成有关检查、治疗、手术操作和处理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能独立进行门、急诊及病房的一般诊疗工作及会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眼科急诊手术和相应专科的手术;组织全科病例讨论。
(二)教学能力培训
在接受临床培训的同时参与教学工作。带领低年资住院医师及进修医师进行查房,并指导低年资住院医师进行常见外眼病的手术治疗操作;在专科基地讲授小课、组织专科基地临床病例讨论、参加专科基地研究生科研讨论会达到规定的次数。
(三)科研能力培训
参加相应专科的临床或实验室科研工作;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文献,了解眼科的新进展、新知识和新技术,定期进行交流。完成能紧密结合临床、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一篇,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鼓励申请各级科研基金,发表SCI文章。
(四)考核
1.考核内容
政治思想、医德医风、团队协作精神、完成培训计划要求的临床实践时间、病种和病例、专业理论、临床技能、病历质量、专业外语、临床科研和教学能力等。
2.考核方式
(1)出勤考核
培训期间由所在科室负责考勤,考勤和人事系统对接,向上级申请获得批准的同时,教学管理部门也掌握每月培训医师出勤情况。凡未经批准自行休假或未按规定时间返院者经查实按旷工处理。
-
日常考核
每年由专科基地或培训科室对培训的专科医师表现进行考核,内容包括组织纪律、医德医风、培训指标完成情况、疾病诊治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教学能力等方面。
(3)年度考核
完成第一年培训的学员进行年度考核,由教学科组织实施并管理。
(4)结业考核
培训结束时统一参加中山大学组织的结业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由中山大学统一印制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如国家或省里组织专培结业考核,则按要求参加统考。
六、培训管理
教学科科负责专培基地的管理工作;医务科负责专培医师的医疗行为管理,按照医疗相关规定执行;日常培训和管理工作由各专科基地组织实施,教学科统筹协调。
(一)专培医师在培训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应专科的培训要求进行培训,认真填写培训手册,积极争取带教老师的指导,依时完成培训工作。
(二)专培医师培训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及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如违反者按中心有关规定处理。在进行医疗活动时应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服务态度和医疗服务质量,凡因服务态度欠佳被病人投诉者,按中心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遵守医疗诊疗常规,如有违反医疗常规而引起的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者按中心有关规定处理,情节严重者解除合同,终止培训。
(四)专培医师假期参照中心职工假期及待遇的有关规定中合同编制职工及年限规定执行。
(五)严格按要求完成相应年限的培训,在规定时间内未按要求完成培训任务或考核不合格者,经个人申请、专科基地及培训基地同意,培训时间可适当顺延,顺延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顺延期间不享受财政补助,培训相关费用由个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