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客户端广州3月17日电(记者徐弘毅)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16日发布一项研究成果,该中心联合多家单位团队发现,肠道中的细菌可通过被基因突变破坏的相关屏障移行至视网膜,从而诱发致盲性眼病。这一发现有望为相关遗传性眼病带来新的治疗机会。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是一类疑难罕见的致盲性眼病,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CRB1基因突变是导致先天性黑矇和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常见病因之一,但具体致病机制此前并不明确。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等多家单位经过近10年科研攻关,证实CRB1基因突变会导致肠道屏障和眼部血视网膜屏障被破坏,肠道中的细菌可通过这种“缺口”移行至视网膜,从而诱发视网膜炎症和色素变性样损伤。
基于致病机制的发现,研究人员对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研究。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研究员张峰介绍,动物试验结果显示,采用广谱抗菌治疗,可以有效减轻视网膜损伤、避免进一步变性。此外,通过基因治疗,在下消化道重新引入功能性CRB1表达,修复被破坏的肠道屏障,也可以预防眼部损伤的发生和进展。
该研究成果近日已发表在国际医学期刊《细胞》。“一直以来,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被视为不可逆、无有效疗法的疾病。”该研究牵头人、广东省过敏反应与免疫重点实验室主任魏来教授介绍,这一研究揭示了相关遗传性致盲眼病的致病机制,有望为这类疾病的治疗带来新机会。
原文链接:
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933603?d=134d7bd&channel=weixin
更多报道:
【光明日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重大创新突破:首次发现肠道细菌介导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中国青年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研究成果登上《细胞》,揭示肠道细菌介导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广东广播电视台】遗传性失明与肠道细菌入侵视网膜有关!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重大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级期刊Cell
【羊城晚报】“两道门”失守致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发病,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创新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广州日报】肠道细菌可诱发治盲眼病——中国科研医学团队重磅成果登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
【广州日报新花城】首次揭示肠道菌可以迁移至视网膜 中山眼科重磅研究登录《CELL》
【南方网】8年磨一剑!中山眼科中心重大研究成果在《细胞》见刊:有望治疗遗传性致盲眼病
【新快报】肠道菌群“长轴”迁移至眼部致病?中大眼科专家科研重大突破,有望破罕见致盲眼病“盲区”
【广东科技报】八年磨一剑!中山眼科中心首次发现肠道细菌介导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提出抗菌/肠道基因治疗的全新防控方法
【澳门商报】中山眼科中心首次發現腸道細菌介導遺傳性視網膜疾病
【GDTODAY】Major breakthrough made in treating genetic retinal degenerations
相关文章
-
2025-04-28
- 2025-04-28
- 2025-04-21
- 2025-04-17